2010-2018廣西哲社成果獎匯總
序號 | 獎勵類別 | 獲獎等級 | 獲獎項目名稱 | 獲獎人 | 獲獎年度 | 成果形式 |
1 | 第十一次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(廣西壯族自治區) | 三等 | 論執政黨領導的社會利益表達機制建設 | 湯志華 | 2010 | 論文類 |
2 | 第十一次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(廣西壯族自治區) | 二等 | 廣西“四位一體”科學發展研究 | 譚培文等 | 2010 | 著作類 |
3 | 第十一次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(廣西壯族自治區) | 二等 | 論縣級政府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的主導作用——以廣西恭城瑤族自治縣的實踐為例 | 鐘瑞添 | 2010 | 論文類 |
4 | 第十一次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(廣西壯族自治區) | 三等 | 經濟倫理的可能性及其限度 | 劉瓊豪 | 2010 | 論文類 |
5 | 第十一次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(廣西壯族自治區) | 三等 | 思想政治教育過程具體規律研究 | 韋冬雪 | 2010 | 論文類 |
6 | 第十一次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(廣西壯族自治區) | 三等 | 中國古代“趨時”思想的哲學意蘊及其當代價值 | 吳全蘭 | 2010 | 論文類 |
7 | 第十二次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(廣西壯族自治區) | 二等 | 密爾功利主義容納個人權利的方法探析 | 劉瓊豪 | 2012 | 論文類 |
8 | 第十二次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(廣西壯族自治區) | 二等 | 馬克思主義人學中國化研究 | 譚培文 | 2012 | 著作類 |
9 | 第十二次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(廣西壯族自治區) | 二等 | 公正是社會主義政治的基礎價值 | 尹紅英 | 2012 | 論文類 |
10 | 第十二次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(廣西壯族自治區) | 三等 | 激勵理論與對口支援西部高等教育的制度創新 | 仇喜雪 | 2012 | 論文類 |
11 | 第十二次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(廣西壯族自治區) | 三等 | 意識形態:一種哲學層面的分析 | 鄧伯軍 | 2012 | 論文類 |
12 | 第十二次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(廣西壯族自治區) | 三等 | 消費社會下符號政治經濟學批判何以可能——鮑德里亞消費社會批判理論解讀 | 李恩來等 | 2012 | 論文類 |
13 | 第十二次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(廣西壯族自治區) | 三等 | 中國共產黨利益整合能力建設研究 | 湯志華 | 2012 | 著作類 |
14 | 第十二次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(廣西壯族自治區) | 三等 | 思想政治教育過程矛盾和規律研究 | 韋冬雪 | 2012 | 著作類 |
15 | 第十二次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(廣西壯族自治區) | 三等 | “接受理論”與大學生網絡道德教育 | 張藝兵 | 2012 | 論文類 |
16 | 第十二次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(廣西壯族自治區) | 三等 | 發展農民專業合作 實現收入“三年趕超” ——貴港市農民專業合作社調研報告 | 鐘瑞添等 | 2012 | 研究報告類 |
17 | 第十三次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(廣西壯族自治區) | 二等 |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對現代化后發展理念的破解 | 靳書君 | 2014 | 論文類 |
18 | 第十三次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(廣西壯族自治區) | 二等 | 馬克思主義的利益理論——當代歷史唯物主義的重構(修訂本) | 譚培文 | 2014 | 著作類 |
19 | 第十三次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(廣西壯族自治區) | 三等 | 《德意志意識形態》在中國研究史論 | 鄧伯軍 | 2014 | 著作類 |
20 | 第十三次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(廣西壯族自治區) | 三等 | 現代性的危機與出路——論法蘭克福學派對現代性的反思 | 李長成 | 2014 | 著作類 |
21 | 第十三次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(廣西壯族自治區) | 三等 | 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認同教育路徑探微 | 韋冬雪 | 2014 | 論文類 |
22 | 第十三次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(廣西壯族自治區) | 一等 | 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語言哲學解讀 | 鄧伯軍等 | 2014 | 論文類 |
23 | 第十四次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(廣西壯族自治區) | 二等 | 系列論文:列寧晚期對科學社會主義俄國化的探索 | 靳書君等 | 2016 | 論文類 |
24 | 第十四次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(廣西壯族自治區) | 二等 | 城市基層區域化黨建整合功能研究 | 盧愛國等 | 2016 | 論文類 |
25 | 第十四次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(廣西壯族自治區) | 二等 | 村民自治與當代廣西政治文明發展研究 | 湯志華等 | 2016 | 著作類 |
26 | 第十四次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(廣西壯族自治區) | 三等 |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話語體系的實踐方法論研究 | 鄧伯軍 | 2016 | 論文類 |
27 | 第十四次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(廣西壯族自治區) | 三等 | 20世紀早期中國知識界對列寧新經濟政策的觀察、研究與思考 | 靳書君等 | 2016 | 論文類 |
28 | 第十四次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(廣西壯族自治區) | 三等 | 多元文化中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研究 | 譚培文等 | 2016 | 著作類 |
29 | 第十四次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(廣西壯族自治區) | 三等 | 廣西林下經濟發展研究報告 | 湯志華等 | 2016 | 研究報告類 |
30 | 第十四次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(廣西壯族自治區) | 一等 | 社會主義自由的張力與限制 | 譚培文 | 2016 | 論文類 |
31 | 第十五次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(廣西壯族自治區) | 二等 | 現代性視野下馬克思的勞動正義批判思想探微 | 李長成 | 2018 | 論文類 |
32 | 第十五次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(廣西壯族自治區) | 二等 | 論提高黨領導發展能力的基本原則和具體路徑 | 盧愛國等 | 2018 | 論文類 |
33 | 第十五次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(廣西壯族自治區) | 三等 | 論馬克思主義的現實價值 | 鐘瑞添 等 | 2018 | 論文類 |